
△ 11 月 21 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谢长松教授的亲友手持白花参加他的遗体捐献仪式。图 / 记者杨旭




11 月 21 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按照谢长松教授生前的遗愿,只进行了一个简短的遗体捐献仪式。83 岁的谢长松教授是湖南新邵县人,从事医学基础教学 40 余年,潜心研究医学教学法与基础医学教学改革,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讲台到解剖台,谢老师对 " 教师 " 二字的诠释刻骨铭心。
1988 年谢长松教授出现了心肌梗塞的症状,从此开始,病魔一直紧跟在他身边。心脏停搏、腹主动脉瘤、双侧髂总动脉瘤、双侧髂内动脉瘤、舌癌、肺癌、前列腺癌、尿毒症 …… 三十多年来大大小小的手术已是难以计数,每一次他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尽管谢教授经历了这么多病痛的折磨,但他对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
" 越活越有意思,因为生活真的很美好,尤其是你与困难抗衡的时候。" 该校临床医学八年制 1704 班学生蒋梓汐清晰地记得,这是去年夏天她和学校老师一同去看望病重的谢教授时的对话。当时,谢教授病情很严重,身体虚弱,但他想到的还是学生,还是医学事业,这让他们很感动。或许是由于常年处于医学环境中,谢老有着豁达的生死观。他认为生老病死只是一种自然规律,所以在面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时,他很坦然。
2018 年 8 月 18 日,谢教授签署遗体捐献协议,他向院领导提出了自己的遗愿 " 要向我校医学教育再作贡献——捐献他的遗体给人体解剖教研室 ",并签订了协议。此外,还嘱咐亲友不要搞遗体告别、追悼会、灵堂,尤其不要放鞭炮,因为担心会扰了邻居。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系教授曾庆容表示,解剖课的大体来之不易,但对于成长中的医学生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谢长松教授坚持要把遗体捐给医学院,对他而言,不论是接受解剖还是做成病理标本,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 图 / 记者杨旭
数据:自 1998 年至今湘雅医学院共接受捐献遗体 500 余例
11 月 21 日,记者从湖南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获悉,截至 11 月 20 日,2019 年湖南省实现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 380 例 , 共捐出大器官 1097 个(其中肾脏 745 个,肝脏 341 个,心脏 7 个,肺脏 4 个);历年累计实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2374 例,共捐出大器官 6371 个(其中肾脏 4568 个、肝脏 1754 个、心脏 38 个、肺脏 11 个),使 5934 个重病患者重获新生。
据悉,湘雅医学院于 1998 年接受遗体捐献以来,共接受捐献遗体 500 余例,谢长松教授是今年的第 62 位遗体捐献者。湘雅医学院医学教学与科研每年需要遗体 80 具左右,目前的遗体捐献数量还无法充分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