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谁在填河?村民排水问题如何解决?解放日报 · 上观新闻记者前往现场调查。
50 米河已被填平大半,河内垃圾遍布
11 月 18 日下午 1 时许,记者来到七组村民所说的河附近。
该河南北长 50 余米,东西宽 10 余米。东侧农田种植水芹,西侧是稻田,南侧紧邻上海喜晨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出行道路,北侧为村内道路立新北路。再往北,是一片鱼塘以及七组村民的农田,约有 20 多亩。借助地下铺设的管道,农田里的水排入该河;再向南,汇入过凤港河道。
现场可以看出,填埋开始于河的南端,河道大部分已被泥土填平。夯土上还有多个混合着水泥块及砖头的土堆,有的达到 1 米高,就像一个个小山丘。尚未被填埋区域,长满了芦苇等水生植物。在河的北端,光缆、白色泡沫箱、生活垃圾等被随意丢弃在水中,大量的瓦片及土块占据河岸。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排水河,如今俨然成了垃圾堆放场。

究竟是谁在填埋这条河?路过的村民表示并不清楚,但怀疑是上海喜晨实业有限公司所为。记者来到该公司询问工作人员,对方连连否认," 那些都是村委会倾倒的,他们事先跟我们打过招呼,说村里现在正在进行农污工程,施工车辆会经过我们公司门前的路,将泥土堆放到这个地方。"
立新村村委会河道事务相关人员肯定了这一说法," 在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挖出的比较好的泥土,村里就近消化,所以选择这个‘低洼地’作为泥土堆放点。不过,瓦片、泡沫箱等都是别人偷倒的,这个我们之后会做处理。"
只是低洼地?水系图上无该河 " 踪迹 "
这名相关人员将此地定义为 " 低洼地 ",而非 " 河 "。他说:" 我们查阅了浦东河长 APP,这段几乎干涸,在 APP 中没有显示。我们认为其不属于管控水体,是低洼地,所以就将此作为泥土堆放点。"
据了解,浦东河长 APP 于 2017 年上线,为各级河长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河道基本情况、河道巡查等信息服务。打开 APP 找到该河相应点位,记者发现,水系图上确实已无该河的 " 踪迹 "。

" 小时候就已经存在的河,怎么就从水系图上消失,变成低洼地了呢?" 村民们大为不解。他们拿出了一张 2012 年立新村地籍图复印件,其上盖有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立新村民委员会等公章。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原本与过凤港相连,为其支河段,河宽与过凤港大致相同。

现场情况却与该图大相径庭。河南端已经不与过凤港相连,上海喜晨实业有限公司及其出行道路将两者隔断。村民们回忆称,上海喜晨实业有限公司所在地,解放后原本是一个养鸭场,属于立新村。上世纪 90 年代卖给了八组村民王某,2000 年又卖给六组村民张某。后该村民拆除重建时,又把西边的河填了一部分造了一座大坝,次年浇筑了一条道路。道路施工时,下方埋设了管道,保持该河与过凤港的连通,以解决农田排水问题。此后,该处便成了 " 孤河 "。
当时,建坝造路在村里引发不小的争端。不过因铺设了排水管道,不影响农业生产,后来也就不了了之。然而,这一次村委会填河的举动,将村民们原本的不满情绪再度激发。
" 村委会的人说过,填土时会挖一条排水沟。但是一两个月了,也没见挖好。" 七组村民认为," 排水沟应当提前挖好,而不是等填河完毕再挖。否则,一旦下大雨,农田就会被淹没。" 实际上,影响已然产生。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她家农田地势较低,其他人家水芹地里的水便会流到自家地里。原本打算这几天种蚕豆,但是现在河被堵住,地里的水排不出去,压根没法种。
水利普查终为河道正名,将恢复水面积
争议的焦点在于,该处究竟是管控水体还是低洼地。村委会因浦东河长 APP 未有显示该河,便认定其不是管控水体。村民们则认为,2013 年私人建坝造路本身就是违规行为。从地籍图上看,该处就是河道的一部分,不应当被填埋。
记者前往祝桥镇河长制办公室了解情况。工作人员查找了由区河道中心空港站提供的 2011 年水利普查结果,比对后确认,该处确为管控水体,属于过凤港支河段。" 可能因为这条河现在水面积已经很小,加上各种水生植物的遮挡,所以就没有在 APP 上显示出来。" 工作人员解释道。

针对被填河道,镇河长办称,已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清理倾倒的堆土,恢复河道水面积,由立新村同步落实周边环境整治,11 月底完成。由村委会做好周边村民的解释工作。
关于建坝修路,镇河长办回应,经与村委会以及周边群众了解,上一任房东在建造厂房时,考虑到出行问题自行筑坝,填埋了部分段河道。镇河长办已落实南汇水利协助村委会整改,恢复水面积,12 月完成。村委会就出行问题做好企业的协调工作。
镇河长办表示,接下来将举一反三,做好村居委使用浦东河长 APP 查阅河道信息的指导工作,避免同样情况发生。同时将继续用好发挥好河道问题发现、处置、养护等机制,严禁私自填河现象发生,共护河道水环境。
栏目主编:毛锦伟 本文作者:束涵 文字编辑:毛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