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德璘》
《传奇》,唐代,裴鉶著。
本文翻译采取的底本是上海古籍版-裴鉶传奇
在唐朝贞元年间,一位湘潭的小官叫郑德璘,家住长沙,有一个表亲住在江夏,每年都会去看望他一次。去的路上要颠末洞庭湖,途经湘潭,常常遇到一个老人家,划着小船卖菱芡,固然头发白了但面貌面貌显得年轻。德璘和他语言,常常言论玄奥不俗。德璘笑他:“你船上一点粮食都没有,吃什么呢?”老人说:“吃菱芡啊”。
德璘爱喝酒,不停带着松醪春酒,去江夏遇到老人时,总要喝上几杯,老人家喝了酒总以为很不美意思。德璘到了江夏,预备要返回长沙,船停在黄鹤楼下。旁边有一个叫韦生的盐商,乘着大船,也到了湘潭。
晚上,韦生去旁边船上喝酒告别。韦生有一个女儿,住在船掌舵的地方,邻船有一位女孩也过来告别,两个女孩在一起欢声笑语。到了半夜,听到江中有秀才吟诗的声音:“物触轻舟心自知,风恬浪静月光微。夜深江上解愁思,拾得红蕖香惹衣。”邻船的女孩善于写书札,看到韦氏女孩的梳妆匣中有一张红纸,拿来把刚才听到的诗写了上去,又吟诵了很久,但不知道到底是谁写的。快到早上了,两人各奔东西。
德璘的船和韦氏的船一同离开鄂州住了两夜,到了薄暮,又同时过了一夜;到了洞庭湖边,和韦生的船靠得很近了。韦氏女孩非常美艳,像美玉一样光亮,像莲花般动人,像月光般洁白,她在窗边垂钓。德璘偷偷看到了,非常高兴,因此用一尺赤色丝巾,题了一首诗:“纤手垂钩对水窗,红蕖秋色艳长江,既能解佩投交甫,更有明珠乞一双。”他想办法把红丝巾缠到了钩子上,女孩因此收到了这个丝巾,品读了很久,固然能背出来,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女孩文笔不太好,不能也回写一首诗感到有些羞愧,于是用钓钩把前几天晚上过来谈天的女孩写在红纸上的诗送了出去。德璘以为是这个女孩写的,认真读了后非常高兴,但也不知道诗的详细意思,因此不明白女孩心里的想法。而那女孩把红丝巾系在手臂上,非常爱惜。
晚上月光豁亮清风徐来,韦氏的船升帆而去。忽然江上刮起大风,波涛汹涌吓人,德璘的船不敢再往前划,恨死了这风浪。快到薄暮,有一个捕鱼的人告诉德璘说:“前面有一个商人大船,百口都淹没到洞庭湖里去了。”德璘非常恐慌,模样形状模糊,伤心了很久不能沉寂。到了深夜,写了两首诗吊丧韦氏女孩:“湖面狂风且莫吹,浪花初绽月光微,沉潜暗想橫波泪,得共鲛人相对垂。”另一首:“洞庭风软荻花秋,新没青娥细浪愁,泪滴白蘋君不见,月明江上有轻鸥。”诗写完,撒了一壶酒便将诗投入水中。
这一至情至深的运动忽然感动了神灵,水神拿着诗稿来到洞庭水府,呈给府君欣赏,于是调集了几位溺水之人问道:“哪个是郑公子的所爱啊?”韦氏女孩也在此中,听了结不知道说的是自己。水府师爷看到一个人手臂上绑着红丝巾便告诉府君。府君说:“德璘以后将是我们县的父母官,而且你们从前有情有义,应该让你再活着。”因此府君让师爷把韦氏送还给郑公子。韦氏这时看到府君原来是个老人,于是跟着师爷一起快跑,没有任何停滞,快到路止境时,望见一个洪流池,碧绿的水清亮见底,师爷把她推到水中,时而沉时而浮着,非常痛楚。
这时已经是半夜天了,德璘还没睡,还在念红纸上的诗,越念越伤心。忽然感觉有东西遇到船身,船夫已经睡了,因此德璘拿着火把过来察看,看到美丽的衣服,应该有人,非常惊讶地已往打捞,捞上来一看原来是韦氏女孩,手臂上还系着红丝巾。德璘高兴死了。过了很久,女孩才苏醒过来。到了天亮,才华语言,这时她说:“是洞庭府君救活了我。”德璘问:“府君是谁?”他始终搞不明白。厥后他们结为夫妇,德璘始终感到很奇特。
他们预备要回长沙了,过了三年,德璘预备要调职了,想去做醴陵县令。韦氏说:“末了肯定是巴陵县令。”德璘问她:“你怎么知道呢?”韦氏说:“从前水府君说过:‘你会是我们的县令’,而洞庭是属于巴陵县的,如许就知道了。”德璘记在了心里。他去入选职位时,果然被选到了巴陵县令。到了巴陵县后派人去欢迎韦氏过来,船行驶到洞庭的一边时,刚好遇到逆风无法前进,德璘雇了五个撑船的人再去欢迎。此中有一个老人家,不怎么认真,韦氏气愤地骂他。老人家看了她说道:“从前我在水府里让你又活了,你不感激我,反而骂我。”韦氏忽然悔悟了,感到很恐慌。让老人家上船,拜谢他并摆上琼浆和水果,磕着头说:“我的父母大人,他们还在水府,能不能让我见一见?”老人家说:“可以”。
过了一会,船好像沉到了水里,但没有什么感觉。没多久就来到从前呆过的水府,一行人靠着船在痛哭,见到了她的父母。父母住在大宅院里,和平凡人间一样。韦氏问他们需不需要什么,父母说:“船沉的时间,东西也都在身边,只是不能用火,只能吃菱芡了。”于是拿了一些贵重的金银金饰给他们的女儿,并说:“这些我们也用不上了,送给你吧,你在此不宜久留。”说完就催她赶紧归去。韦氏痛哭着告别父母,老人家拿起笔来给韦氏在丝巾上写了几个字:“昔日江头菱芡人,蒙君数饮松醪春,活君家室以为报,珍重长沙郑德璘。”写完后,老人家被府里的上百位仆役从船上迎回了水府。
过了一会,船冒出了湖面,整船的人都看到了这一场面,德璘详细参读了老人家所写诗的寄义,终于明白水府的老人家是谁了,他就是昔日遇到卖菱芡的人。又过了一年,一位叫崔希周的秀才给德璘寄了一卷诗,内里有一篇《江上夜拾得芙蓉》,写的就是韦氏当年投给德璘写在红纸上的诗。德璘猜疑这首诗是不是这秀才写的,因此诘责希周。秀才答复道:“几年前,我乘的小船停在鄂州,江面上月光豁亮,其时还没睡觉,听到有东西轻轻遇到船,并闻到一阵香气,拿起来一看,是一朵荷花,因此写了一首诗。写完后,咏读了很久。我敢包管这事是真的。”德璘这才感叹道:“这真是运气啊!”以后以后再也不敢去洞庭湖了。厥后德璘官做到刺史。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670531411490375321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