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发了疯的ST
M1系列主战坦克,向来以强劲的动力和刁悍的防护著称,但是在伊拉克,这种强大的战役武器却栽在了步兵的手里:附属伊拉克新军的M1主战坦克在举措中被反政府武装伏击,被一枚疑似反坦克手榴弹的投掷物击中,并引发了殉爆。
疑似遭到反坦克手榴弹伏击的伊拉克新军M1主战坦克(图源:知乎)
这一战果,短暂的让一种已经快消散在汗青长河中的武器,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今世枪械收藏家正在试射毛瑟 1918 T-Gewehr反坦克步枪(图源:Youtu
反坦克手榴弹在二战期间开始大放异彩,由于在谁人时期,坦克的装甲开始渐渐增厚,曾经作为步兵反坦克主力的反坦克枪开始显得有些力有未逮,而反坦克炮对步兵而言又显得非常粗笨,火箭筒一类的反坦克武器还在尚未出世。为了让步兵不至于在面临坦克时毫无还手之力,天下各国开始将眼光转向了一些低本钱,威力尚可的武器。
苏联在二战中装备的RPG-6和RPG-43反坦克手榴弹线稿(图源:survinci
这就导致了在这一时期,反坦克手榴弹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不外绝大部门手榴弹的原理都大同小异,根本上依赖门罗效应(聚能破甲效应)产生的金属射流来粉碎坦克装甲。而本日本文先容的两种手榴弹,就是反坦克手榴弹家属中典范的异类。
敦刻尔克大退却期间,英军撤离时抛弃了大量的重装备,乐成撤离的英军非常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而从差别渠道传来的谍报体现,德国很有大概在接下来对英国发动打击。制造反坦克炮一类的武器从时间上已经不允许了,于是英国人便把眼光转向了代价相对低廉,而且方便大量生产的反坦克手榴弹上。
在生产的诸多型号的反坦克手榴弹中,有一种造型和利用方法都非常奇特的品种:No.74手榴弹,又被称为“黏弹(sticky bomb)”。这种武器有一个圆溜溜的头部,以及一个细长的握把,和作为乐器的沙锤极为相似。固然,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一颗大号棒棒糖。
这滋味,“可带劲了!”(图源:见水印)
No.74手榴弹的圆形头部就是它的战斗部所在,战斗部统共有三层:最里层是装填了0.57千克硝酸甘油炸药的玻璃球,玻璃球外则是覆盖了一层涂满了黏鸟胶的纺织物,最外一层是两个金属半球构成的掩护外壳。握把内里则是手榴弹的引信以及外壳的摆脱装置。
打开掩护壳的No.74手榴弹,可见内部的粘性层(图源:bocn)
在利用时,先拉动外壳摆脱卡扣,取动手榴弹头部的金属外壳,再拉动引信,用力把手榴弹投向坦克的薄弱位置。手榴弹撞击坦克后,外层织物的黏鸟胶会让弹体粘附在装甲上,并在5秒延时之后爆炸。
通过黏糊糊的外貌来让弹体粘附在坦克外貌,本来是一种优美的想法,但是实际利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优美。且不说士兵得在离坦克很近的隔断才气投掷,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坦克外貌总是沾满了泥浆和尘土,导致黏鸟胶险些无法让弹体粘在坦克上。
不能粘在坦克上就算了,在实际利用中,黏糊糊的手榴弹反而还会不警惕粘在士兵的礼服上难以取下。曾经就有英军士兵在练习中,不慎将No.74手榴弹黏在了裤子上,要不是队友反应实时扒掉他的裤子,这位仁兄大概就刹时灰飞烟灭了。
在练习中的英军士兵预备利用No.74手榴弹(图源:Youtube)
在试验场上,No.74手榴弹由于各种题目,险些无法通过测试。但是俗话说“能拔脓就是好膏药”,在英国山穷水的环境下,这种手榴弹也算是宝物了,就连时任宰衡的丘吉尔也亲身觉电指示“要生产100万具”。从1940年至1943年,No.74手榴弹统共生产的约250万具,分别装备至一些英联邦国家,更有一部门被运至法国反抗军手里,并在各个战场上取得了少量战果。
而在地球另一边的平静洋战场上,登岸的美部队伍拥有比日军更强的装甲上风,日军的轻型坦克和固定反坦克炮阵地的阵地难以抵抗美军实施的装甲突击。很多时候,防守的日军步兵只能依赖各种单兵反坦克武器,对美军坦克实施伏击,以求阻挡对手的打击步调。
一位外国网友发现的一式反坦克手榴弹(图源:reddit)
这个看起来像一个实行室球型烧瓶一样的物件,也是日军浩繁特别古怪的手榴弹之一。由于日军的大部门单兵反坦克武器难以对美军坦克队伍造成有效的粉碎,日军也开始了新武器的制造。由于日军并没有服从日内瓦公约的想法,在通例战场上应用毒气等武器也就无足轻重了,而一式反坦克手榴弹,就是日本困兽犹斗的产物。
相比起别的具备机械击发机构的手榴弹,一式反坦克手榴弹的布局非常的简单,其主体就是一个球型玻璃瓶。这种手榴弹杀伤力泉源于内部状态的化学物:浓度到达80%的氢氰酸。氢氰酸是一种高度致命的化合物,通常为液态,但是会在常温下挥发到氛围中。如果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氢氰酸,将导致立即制止呼吸并殒命。纵然没有立即殒命,也会在短时间内失去举措本领。
一式反坦克手榴弹和容器的照片(图源:ww2technik)
这种手榴弹的利用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手在靠近坦克后,直接把瓶子砸在坦克上,在玻璃外壳碎裂后,内部的氢氰酸开始汽化。由于二战中的坦克并没有和今世坦克一样具备三防设备,乘员很容易吸入氢氰酸后中毒身亡。在约10分钟后,氛围中的氢氰酸浓度低沉到一个安全的程度后,日军就可以俘获齐备无损的敌军坦克了。
一式反坦克手榴弹和战地用掩护套(图源:inert-ord)
和全部反坦克手榴弹一样,一式反坦克手榴弹同样必要在离坦克非常近的隔断上利用。同时,由于采取了玻璃外壳,手榴弹必要用一个专门的掩护套来举行盛放,生存起来也不如通例的反坦克手榴弹方便,再加上存世的资料少之又少,现现在险些难以找到一式反坦克手榴弹在战场上取得战果的记载。
9K11(北约代号:耐火箱)反坦克导弹(图源:weaponsystems)
在暗斗开始,铁幕将东西阵营一分为二后,单兵火箭筒以及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技能开始愈发成熟,步兵可以在相对安全的隔断上,对打击的坦克实施攻击。携带反坦克手榴弹,和坦克睁开“肉搏战”的局面,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
不外这看起来落伍的武器并没有由于时间而失去自己的锋芒,装备还算良好,但是练习和士气低下的伊拉克新军,让反坦克手榴弹在沉寂了几十年后,又一次敲开了坦克的天灵盖。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6694892069976015364/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