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到付款,99元。”
快递单上姓名、住址、电话全是对的但你最近没有网购
当快递员把这样一份包裹递到你面前时,
你打算怎么做?
近期,南京警方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精准诈骗,涉案金额高达1200万的诈骗案件。民警赴河南郑州抓获嫌疑人13名, 其中6人是快递公司员工。
市民收到诈骗快递后主动报警
今年7月,南京的刘女士报警称,女儿替她签收了一份“99元货到付款”包裹。
在付款拆开包裹后,里面是一个最多值十几元的太阳能壁灯。而事实上,刘女士并没有在下过单。
而更加令她惊讶的是,包裹上的个人信息,完全和她本人相符。
精准的个人信息、小额普遍撒网、货值不对等的商品……这些网络犯罪的特征引起了警方重视,警方初步判断,应该不止刘女士一人收到这样的包裹。
电商公司老板勾结快递员
形成“产业链式”骗局
南京警方根据快递单上的寄件地址,奔赴河南郑州展开调查。
经查,郑州某科技公司法人郑某,早些年一直从事电商推广业务。为减少广告运营成本,郑某勾结熟识的德邦快递业务员刘某、卫某,通过快递公司内部系统查到客户信息,按照货到付款的方式广式撒网投放产品。为提高精准诈骗成功率,郑某会对用户信息进行筛选,选择平时网购量大、喜欢“货到付款”的用户。之后向他们寄送低价伪劣商品,收取高额费用。郑某借此减少广告运营支出,快递业务员乘机增加发件量,获取高额绩效工资。
不法分子锁定购买老年鞋的用户群体并充斥着侮辱性的言辞▼
双方一拍即合,形成了一条由郑某供货物、刘某偷数据、卫某做售后、骆某具体干活的犯罪链条。其发货量巨大,平均每天发货5000件。
案值超1200万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数超50万
之后三人越来越猖狂,刘某把安装有公司内部系统的电脑搬到了郑某的办公室,直接导入会计的发货名目,生成的快递单就像流水一样,达上百米长!
卫某精准把握受害人心理,一千人中只能遇上一个较真的,实在搪塞不过去时,他就私下与派件员协商退款。
不法分子在筛选信息时刻意避开敏感地址▼
今年6月,刘某、卫某、骆某从公司获得与发件量挂钩的绩效工资人均5万元。
经初步核算,该案案值超过1200万,被侵犯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总数不少于50万。目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诈骗罪,依法被刑事拘留。
警方揭秘:嫌犯对受害人心理拿捏得非常精准
一张快递单隐藏三重障眼法
“犯罪嫌疑人将受害人心理拿捏得非常精准,这一张快递单上就隐藏了三重障眼法,也精准地戳中了当下消费者维权的难与痛。”南京市公安局网安支队驻鼓楼区大队大队长蒋广东介绍称,这种诈骗也有自己的“模式”。
1、寄件人姓名
填写虚构的姓名。作为受害人来说,根本无从查证一个名字的真伪。但是“敢留下姓名”本身就是一种对真实性的强大心理暗示。
2、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看上去是固定电话,实际上是移动通讯终端。也就是早些年广泛使用,如今已被淘汰的“小灵通”。受害人在拨打这个电话时,基本都是无人接听的状态。而嫌疑人之所以不填个空号,就是为了防止受害人反应过来这是骗局,从而报警。使用移动通讯终端时,只有当同一个号码一天之内反复拨打时,电话才会被接通。此时,嫌疑人为了防止受害人报警,会以发错货、可退货等各种托词施缓兵之计。
3、寄件地址
不法分子在快递单上所留的地址是一个科技产业园,然而他们的真实地址其实是在产业园的隔壁。这样填写有3个原因,一是产业园本身具有迷惑性,看起来像是一家正规公司的所在地;二是产业园占地十几亩,地址上并没有注明具体区域;三是快递公司员工协助作案。
经初步核算,该案案值超过1200万,被侵犯的公民个人信息数量总数不少于50万。目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诈骗罪,依法被刑事拘留。
网警软妹提醒:金额再小,也要“较真”!
99元说起来并不多,遇到这样的诈骗,很多人可能就默默咽下这个“哑巴亏”。该案中,犯罪嫌疑人将受害人这类心理拿捏得非常精准,他们在一张快递单上隐藏了多重障眼法,侥幸于“一千人中也就能遇上一个较真难缠的”,精准地戳中了当下消费者微维权的难与痛。
再次提醒大家!!接收快递时,消费者有权先验货后签收!若是帮他人代收,务必向本人核实是否购买过相关商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拒收!
同时,即便遭遇的诈骗案件再小,也请及时报警,及时维权!
素材来源:央视财经、现代快报、江苏新闻
来源网址:https://www.toutiao.com/a67538786441096074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