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次重要的学习
" 我终于等到我的雪莲。" 赖声川说。12 月 9 日,赖声川导演、郝蕾、张杰领衔话剧《曾经如是》将在上剧场首演。全剧时长 5 小时,郝蕾扮演面店老板娘雪莲,从云南辗转至纽约,经历地震,至亲离开。

在上海排练《曾经如是》,郝蕾每周回北京一次," 我很多年没有这么高兴过,做喜欢的事,周围所有人都很纯粹、干净,每天很快乐。赖老师解决了我之前演话剧的问题。他把演员调到非常生活化的状态,又有调度、有肢体训练,这是我一次很重要的学习。"《曾经如是》给了郝蕾新的人生感悟,她不急于弄清是什么," 我期待第一轮演出结束后能得到一些我想得到的理解。"
2010 年,郝蕾辗转印度、尼泊尔拍摄个人影集,巧合的是名字也叫《如是》。影集中,郝蕾剃光头发。剃发时,经纪人、化妆师哭了,郝蕾百思不得其解," 这又不是截肢。头发像几片纱,随便怎么穿都好。" 剃发让郝蕾自在,很长一段时间她留着寸头," 特别方便,洗脸时把头也给洗了。"

演员要随时随地把灵魂摘出去
18 岁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前,郝蕾已经拍了三部电视剧,小有名气。让观众念念不忘的《十七岁不哭》是第四部," 大学班长很烦我,因为他每周都要去拿信。当时我收到很多信,但一炮而红的感觉不太好。到现在,我也不能享受生活中被人注视的感觉,会不舒服。"

从上戏毕业,郝蕾进入北京国家话剧院,《恋爱的犀牛》《柔软》让她声名鹊起。她一边吐槽," 如果能有一个职业可以让我养家,我真的不想演了,演够了 ",一边比同行更津津乐道于表演的每个细节," 从理论上讲,影视剧与舞台剧表演是一样的。但演的时候确实不一样,后者有观众互动,还要视场域大小适当放大表演。电影不一样,镜头会把眼睛放到很大;电视剧又不一样,每天放两集,演员永远保持一个状态,没有意思,要有很多小花招,让细节不同。"
在镁光灯下二十多年,被争议包围,郝蕾依旧不吝于暴露自己。说起怯懦与不足,她像闲话家常," 演《恋爱的犀牛》,最开始在小剧场,观众近到仿佛在演员脚边。但我总觉得自己和观众之间有屏障。《柔软》像赶鸭子上架,全场三个演员,我是主演,两个小时不能下台。演影视剧我很自信,对话剧真的没有那么自信。"
郝蕾会去豆瓣看观众评价,她不回避 " 烂戏 "," 不是每个好机会都能留给我,每个演员都演过烂戏。好剧本非常少,这么多年我们练下来,有好的理解、好的方式,应该放在好的剧本上。其他的,我们浪费时间去表达什么?我常常看剧本不晓得说什么,只能试验不靠谱的技术。我不敢后悔,一后悔,可能再也干不下去。"
对于身材,郝蕾调侃," 我不喜欢吃甜食和油炸食品,胖得实在没有道理。" 而当母亲,她直言是自己的角色之一," 我不主动聊,没有人和我聊孩子,可能我不太像妈,没有母性光辉。" 不过她紧接着补充," 我认同陶晶莹的一句话,自从当了母亲,变得慈悲,不管看喜欢或是不喜欢的人,会想到他曾经都是可爱的小孩。" 上海观众见面会后不到一周,郝蕾宣布了离婚消息。
见面会上,观众问郝蕾最喜欢的角色,她回答:" 可能大家比较意外,我最喜欢《烟花三月》孔四贞,所有人都喜欢孔四贞,她不需要情商高,就是天生好人缘,不累。"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诸葛漪 文字编辑: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