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生家长圈内,有个公众微信号挺有名," 跟着老张玩数学 ",洛川中学数学老师张华独立运营。目前已经有 13000 多个 " 活粉 "。因为分众明确粉丝活跃,还引来大量 " 广告植入 " 邀约,仅这个月就有五六个。
不用自己写,只要在自己的号上贴一篇软文,就能有四位数收入,积少成多也不是一笔小数,还能用来改善课程准备设备…… " 插片广告 " 似乎理所当然,也无可厚非。
然而,张老师全部都拒绝了。" 不是没考虑过,但最后我还是想坚守,这个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玩数学的纯粹的地方," 他说。


" 少年时代,我就有一个梦想,要成为一名教师;1997 年的夏天,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从此,我的世界就被一群群可爱的学生占据了," 张华虽然是数学老师,不过却挺感性。当老师,就是他的 " 诗和远方 "。仅在 2017 年,他就获得了上海市园丁奖和普陀区 " 十佳 " 教师的称号。
从 1997 年开始,他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做就是 20 多年,学生都叫他 " 华哥 "。不过,在数学学习中,他却是一位严师,可谓是 " 斤斤计较 ",不放过任何一个不规范的书写,不放过任何一个概念的混淆,不放过任何一个方法的错误。张华想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2015 年开始,他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继续录制微课程,写数学知识点分析小文章。" 当初想的是,学生能在线下接触更多更高阶的知识,最初几年,每周保持 2-3 篇的更新密度,近年带初三毕业班,体力有点不支啦,尽量保持每周一篇," 张华说。
" 看到关注者从零开始,到 1000,6000,过万,有点暗戳戳的开心," 他觉得," 好像我上课的教室,变大了。"
" 老师,我数学不好,怎么办?"
" 老师,我数学不好,怎么办?" 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在张华的微信后台留言中是看到频次最多的。" 能感受到学生的苦恼,其实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联系,而是方法,我想把好的方法教给他们,少走点弯路,轻松一点。"
点开张华昨晚最新更新的一篇,题目吓一跳——《2019 年一模 25 题解题方法集结号》,好大的题目。点进去一看,吓第二跳。原来,他把全市 16 区此次一模的最后一题 25 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汇总分析。
" 老张总结:① 16 区全部考到了解直角三角形和三角形相似 ; ②基本上都需要通过列方程的方法来计算;③有 8 个区考到了图形面积相关的问题,其中大部分是三角形的面积;④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相似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和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都有涉及;
⑤难度总的来说还可以,只有长宁的最后一题难度超大。当然这里所总结的方法只是老张在做题时习惯用的方法,也可能有一些其它的方法未统计在内,不足之处也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精细盘点后,就是一些题目分类后的类型化解析。
深夜更新的文章,次日一大早阅读量已经破千。



真实世界与虚拟平台上,教数学有啥不一样?

" 记得有一次,讲图形运动,我举例分析了三道题,其中一题有点考虑不周," 他记得,那篇下指出问题和发散式探讨的留言 " 刷刷的 "。" 我忽然发现,线上的东西可以回到线下课堂," 张华把留言互动中的一个个视角不同的观点带回到上课的教室中,让学生思考,那次的教学效果特别好。
同时在真实的教室和虚拟的网络平台上教数学,感受如何,有啥区别吗?" 一样要用心备课,写教案," 他笑着说,但是内容和针对性却是有很大不一样的。张华看来,课堂上的教学是系统性的,而在公号上,他可以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难点,做 " 针灸 ",也可以立足在更高视野,尝试带着学生 " 俯视 "。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反复阅读学习张景中院士的《仁者无敌面积法》、《一线串通的初等数学》……教别人,自己也不能停止学习。" 我想成为一把钥匙,带领学生一起开启数学世界的大门。" 张华说。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彭德倩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周寅杰